我们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很多人,会遇到很多事,人生会有很多阶段,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才能,让他平安地度过人生的每一次考验?
父母是真真正正为孩子的未来在考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爱大于天。但孩子未来可能会上大学、也可能会组建家庭、会找工作,这个时候他就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他一再的玻璃心,变成草莓一族一碰就破的话,有可能这个孩子就成不了人生的赢家,反而成为了受害者。
是什么让孩子觉得阻碍?是什么让孩子觉得委屈?其实往往是父母早期的教育让孩子性格出现了偏差。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对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副人格也是这个孩子未来笑对生活、面对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根本。不论是孩子人格的形成还是性格的养成,实际上我们都要从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和第一责任人入手。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有三个层次
①
第一个层次是我们得回顾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育,为什么现在我们觉得胸口一阵温热?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敢打敢冲?可能就是因为当你回头的时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你的父亲和母亲亲在那里等着你,温暖着你,爱着你。
②
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③
第三个,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会组建家庭,女儿会成为别人的妻子,会成为一个新生儿的妈妈;而儿子会成为一位女子的丈夫,也会成为孩子的爸爸,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培养出一个负责任的未来的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重要性在哪儿?
父亲是一种能量,父亲是一种规则,父亲是一种榜样。父亲对于家庭是支撑作用。
对于儿子来讲父亲决定了这个孩子有没有男子汉气概。举个例子,目前山东的男女老师比例是10:1。10个女老师才能有1个男老师匹配,学校的这样一种男女比例状况,孩子们如何获取男性的智慧呢?
男性的一种尊严,男性的长远的眼光,主要来自于父亲。但如果父亲不在家,如果父亲不能很好地陪伴孩子,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去像父亲模仿如何做一个纯爷们。
父亲对于女孩子来讲也很重要,女生相较于男生发育较早,如果父亲不能很好的宠爱和陪伴他的女儿,女儿在青春期就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那么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把握界限也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来跟异性交往,最后往往演变成早恋。
另外,父亲也决定了孩子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对一个学生来说,做事情能够坚持不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素质。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坚毅,是一项可贵的品质,能把一件事坚持到底是很重要的,而这种意志力是需要我们的父亲通过跟孩子互动,帮助孩子养成的,这个对于母亲来讲是很难代劳的。
父亲可以助孩子做人生规划,中国现在已经迎来了新高考,很多的孩子如果想在高考加分,几乎是国跟国外的大学的录取方式是很相似的。他们需要提前选好专业,甚至提前选好在六科(史、地、政、物、化、生)里面选哪三科,另外他们也要做足功课,自己到底要考哪些大学。因为不同的大学它的加分政策也是不一样的。
远古时代男女的分工是不同的,男人擅长于打猎,所以男人看得远。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妈妈焦虑的时候,爸爸都会劝他说没关系,以后就好。所以男人他更注重从长远的事情去考虑问题,而女人更注重当下,更注重眼前。如果我们的孩子具有母亲的教育,也有父亲教育就相当于我们即给他了望远镜,同时也给他显微镜。让孩子既具备长远规划之美,也具备能够关注当下的这种精细。
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父亲,每一个父亲对孩子童年和儿时的教育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父亲缺位的话,一定会带来孩子在性格能力各个方面会出现缺漏甚至偏执。
母亲该拒绝溺爱
而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妈妈其实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甚至有点过犹不及。我们的妈妈自己操劳不说,而且还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妈妈经常是包办过度。古人说“惯子如杀子”。母亲,尤其是缺乏了丈夫支持的妈妈,特别容易溺爱孩子。
这样的溺爱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育,也会影响孩子的婚恋生活。
溺爱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创造一种“这个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假象,但是我们很清楚只有父母是真爱,孩子走到社会了,没人会再像父母一样惯着他,而他自己形成的性格也会受别人的鄙视。
溺爱往往也会让孩子忽视规则,规则是保护孩子的,而这些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往往会让孩子处于危险期。母亲的溺爱会催生熊孩子、小霸王还有巨婴。据武志红老师所出的书——《巨婴国》介绍。巨婴是虽然穿着30岁、40岁、50岁的皮囊,但是他们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孩,就像我们网络语所说的“内心可能还有一个小公主”。那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是一样,他的年龄逐渐在增长,他的皮囊也在慢慢的年龄增加,可是他自己应该去履行的责任,他没有履行应该;担当的事情,他没有担当。他习惯了父母为他去服务。
战国策中有句话说的好,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想着今天作业有没有写完,也不要只念着这个学期成绩能多少分。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得想想孩子18岁之前在家里面我们能够给孩子哪些安身立命的本事,又能够教会孩子哪些更处世的哲学呢?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对他的影响
这幅图表现父母对孩子影响力和孩子自身的发展,红线指的是孩子的发展轨迹,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处于一个紧缩的状态,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跟社会不断地交融,他的知识面学习能力和交往范围都会越来越大。
蓝色线是父母对孩子影响,在儿时父母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但是等到孩子进入到青春期
等到孩子进入到高中进入到大学,父母就已经不是他的number one了,他可能会追偶像,也可能会追求自己的配偶。这些人将会慢慢的代替父母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孩子的童年这个最重要的阶段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教育。
孩子如何才能得到人格的完整发展
要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必须要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要认清什么是规则,要学会去遵守规则。如果有的时候个人的想法和整体的大规则发生冲突的时候,也要学会去遵从。一般来说家庭中的规则要严于学校的规则与法律的规则。这样,孩子未来不论是进了学校还是进了社会,都不会频频受阻。
规则主要分为三类:时间规则、空间规则和物权规则
▲时间规则
很多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做事拖拖拉拉,其实这些所有的问题背后都隐含着孩子对于这件事情应该用多少时间去完成、在什么时间点完成没有一个清晰概念。
时间规则分为三个点
第一个叫时段、第二个叫实现、第三个叫时序
①时段规则
什么叫时段?就是到了什么时候就触发要做什么样的行为。回到家先洗手,洗完手之后吃饭,吃完饭立马写作业。就到了一个时候他就自动触发一种行为,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叫做时段的时间规则。
我们如何养成孩子的时段规则呢?家长本身必须有规则,而且要持续不断的给孩子形成心理暗示,去刺激孩子。
②时限规则
要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制的,不可能无休止地允许他没完没了地去做某事。比如吃饭,确定了30分钟必须吃完,因为如果超过30分钟我们的胃会有问题,饭菜也会变凉。所以我们定了30分钟之后可以多给孩子5分钟。但是过了这个时间爸爸妈妈要把菜收起来。
让孩子在适当饥饿的过程中知道,原来父母给的这些东西是有限制的,在限制的时间之内我要迅速的把它吃完,不然的话我就没得吃了。
③时序规则
第三个叫时序,时序就是时间的秩序或者做事情的顺序。
▲空间规则
空间规则是在同一个场所之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到了一个环境我们要跟孩子说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孩子做得非常好我们要鼓励给他正面强化,那如果有些行为是不能做的,我们要跟孩子说这事你不能做。如果孩子想做这件事还挺正当的,那你一定要给孩子的出路,告诉孩子你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个事儿可以是未来可以是在另外一个场所,而不是现在。
▲物权规则
物权规则是如何对待自己、他人与公共的东西,甚至包括自己与他人身体的处置权。
只有让孩子明白以上这些规则,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